包粽記

2008052912:50

 

 

2011的端午節未到,我就開始買粽子、吃粽子買不同家製作的粽子,連亮亮喵也想嘗一嘗!

 


傳承-雖然我一直是菜鳥!



模仿小時候的場景(以前把長條木凳直立,利用椅腳掛粽繩)

 

 

【小序】相關時節一到,我又要把陳年文章貼上來。今年姪孫考大學,但我已沒勇氣再提起包粽子的事,甚至還沒訂粽子,也許該到傳統市場走一遭,看看一疊(連單位詞都不確定)一疊的乾粽葉也好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包粽記

 

 

  粽子飄香的季節,天候邁向炎夏,也邁向「考季」,莘莘學子在暑氣中準備考試,家長也不得閒,舉凡對考生有利的事,都不會錯過。包粽子原本是單純的民俗活動,只因「包粽」與「包中」諧音,有考生的家長莫不包些粽子以取得好彩頭。傳統民俗賦予時代新義,更顯得粽香處處。我算是跟上時代腳步,也有兩次「包粽」的經驗。

  話說若干年前,我的外甥兼乾兒子要考高中,他的父母忙於工作,無暇為他包粽子。那時我已在國外遊歷年餘,剛回台灣,就碰到這大好機會,於是自告奮勇,要為乾兒子「包粽」!自恃小時候曾跟在母親身邊包粽子的經驗,就上菜市場採買了。

  踏入雜貨店,我裝出一副經驗老到的模樣,抓些糯米瞧瞧,夥計迎上來,問我要多少斤?傻眼了,我對斤兩毫無概念,只好跟他說要包多少粽子,他笑笑,秤了一包給我。準備付錢時,他又問「粽葉不需要嗎?」哦,粽葉,我趕緊混進一堆歐巴桑中間,學人家挑挑撿撿,又要付錢時,他問:「粽線需要嗎?」哦,粽線!看我那副恍然大悟的樣子,他已經塞兩串進袋中了。原來材料的採買,就很有名堂了。

  再經歷一番「東市買米,西市買餡」之後,走出與人「摩肩接踵」的傳統市場,回到家力氣已去掉一半。接著把記憶拉回二十多年前,想想母親和大嫂她們,如何把材料弄熟,再塞進粽葉?糯米要先泡過,泡多久?記憶中粽葉也要泡、要整理。餡要先混在一起炒過,幾分熟?小時候參與的,只是「包」的過程,並不包括前面這些瑣碎事,怎麼辦?俗話說:「有樣看樣,沒樣自己想」(台語),硬起頭皮自己想吧!

  小時候喜歡邊包邊吃餡,所以餡至少要九分熟(因為是素餡,九分熟頂頂安全)。葉子呢?漂亮的、完整的,一葉一粽;殘缺、破裂的疊合互補。糯米的處理比較麻煩,沒有生米炒成熟飯的經驗,一下火太大,一下水太少,弄得我手忙腳亂。最後,總算可以動手「包粽子」了。

  粽子要包得飽滿而稜角分明才入流,我的水準還停留在小時候,安慰自己愛心與誠心比較重要,只要有粽子的樣子就好,果然個個似粽卻各有姿態。才包好,迫不及待煮來吃。粽葉經煮飄出香味,沾沾自喜,試吃後發現米心還硬;再煮,再試,米心仍硬;三煮,三試,仍不透。後來詢問經驗人士,才知邊炒要邊加「熱水」(我加的是冷水),真是處處皆學問。只有暗中祈禱,不要影響考試成績!

  乾兒子果然考上,不過他的老師早就預料他可以考上,我撈了個「沒有功勞也有苦勞」的美名。感嘆讀書萬卷,卻連個傳統手藝都沒學好,屈原「江裡」有知,也要苦笑了。

  自從包粽子後,三年匆匆過,乾兒子要升大學了,我卻遠在他鄉,只有寫信請他自求多福。不過話說回來,如果我們不出國,女兒要考高中時,我不知有沒有勇氣再來一次?

  時光匆匆又過數載,再次包粽的機會來了,是在我們回國後,女兒要考大學。由於她只在國內上一年高中,這次粽子一定要美美的,才比較有希望。還好我除了上次的經驗外,這次也升格當上大廚,有老公當二廚。材料的備辦不成問題,兩人到市場,很老練地採買完畢。

  重頭戲在炒糯米,我們如臨大敵,先煮一大鍋熱水在一旁等著,我揮著鏟子翻攪糯米。不過,老公太緊張了,不斷加水,以至於炒完後發現太軟。但無法回頭了,只好開始包,這時候「包中」的主角--女兒,也把書本丟一邊,加入包粽的陣容。技藝不精的我突然升格為師父,要指導兩隻菜鳥,示範後就開始各展身手。三個人一邊包一邊互相取笑,形狀是五花八門,還忙著互相拍照,留下這歷史的一刻。

  我真擔心「包爛爛,考爛爛」,還好仗著她臨時抱佛腳的功力,和特殊身分加分的結果,擠進一個雖不理想,但可以接受的科系,第二年申請轉系,進入心目中理想的科系。一眨眼,升大三了。今年,我問老公要不要再來包粽,不為考試,是為發思古之幽情,順便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致敬,老公興趣缺缺,他說市場不是很多嗎,為什麼要把自己搞得那麼累?真是「傳統式微 ,匹夫有責」,我掙扎著,要不要做個傳統的捍衛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