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目全非我

2008052423:15










 

1:古裝秀--我是宋代文官

2:採茶姑娘

3:蒙古姑娘

4:花裙舞

5:小矮人

6:傣族姑娘

7:熱舞

8:合唱頭髮最誇張的就是我

9:參加2000年曼谷國慶酒會--雙十圖案在那裡?

10:當朱拉大學中文系的老師白板上那些醜醜的中文字非我所書也!

 

【小序】以「面目全非我」為題,最能說明表演時的扮相,與平日素顏的我相去甚遠,在曼谷,不小心踏上「演藝之路」,就常在各餐會上登台。前八張是表演的,第九張是國慶酒會的扮相,特別注意頭髮上的雙十圖案,超愛國的吧!第十張是當老師的模樣,因同屬曼谷時期,一併置此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面目全非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寓居曼谷後,偶有機會參加鄉親所舉辦的餐會,發現場面挺浩大,往往一擺就是數十桌。更妙的是正當大家吃得熱鬧滾滾時,舞台上也不寂寞,餘興節目一個接一個。我注意到台上的演出者,不少是「有點年紀」的,看她們有模有樣,賣力十足的演出,我心中納悶著:哪來這麼多過氣的歌星舞星?

沒想到不久後,我這個有「一點點」年紀的人,也要粉墨登場了。九八年婦女會開會時,有人提議表演歷代服飾的節目,大家互相搜尋,忙著找具古人相的人。我們高壯的,自告奮勇要反串男人。於是幕後籌畫展開, 余聲清 先生的家成為排練場兼補給站(排練辛苦,不免吃吃喝喝),服裝由中華會館提供。 黃代表 夫人則是一路陪著我們,由試穿、練習走台步到定妝等,不斷為大家加油打氣。

原以為上台去「瀟灑走一回」有何難?不必記歌詞,不必學舞步,把走了幾十年的腳步,由台下移到台上即可。開始演練後才知學問一籮筐,光是衣服的穿法就得研究一番,每個人的帽子、髮飾、鞋子也各有門道。披掛上陣後方知行路難,我們扮演的可不是王二麻子店小二,我們一個個稱王封后,出將入相,非要撐出幾分威儀不可。一次又一次,以國樂為背景,配合曉薇女士的旁白,大家互相批評指教,漸漸地走出個人的台步。

為了具有舞台效果,特別請化妝師來試妝。我們的臉成了調色盤,畫完後我攬鏡一照,只有「面目全非我」這句話差可比擬。臉上那些歲月斑點被粉白蓋過,鼻子變立體,唇形變漂亮,兩道疏淡眉毛被刷成兩隻黑毛蟲,平添幾分陽剛之氣。大家互看之餘,都不禁捧腹大笑。偶爾「面目全非」一下,嚇嚇自己也嚇嚇別人,「笑果」多多!

表演時,各個都架式十足,該威風、該嬌媚,毫不含糊。我的官服又大又長,裡面要穿件墊肩外套,腳底要在靴中藏隻高跟鞋,才襯出個官樣。我的角色難度不高,兩手甩甩即可,不像 王昭 君要手抱琵琶,楊貴妃要揮舞長彩帶,還有明代書生硬要露一手扇子功,清朝貴妃則是一雙難以「立足」的鞋。因為叫好又叫座,這個節目後來又受邀在不同場合表演了幾次。

某次排練時, 余 夫人探問,有誰願參與「採茶舞」的演出?我迅速在記憶庫裡搜尋,小時候跟在姊姊後面依樣葫蘆,大學時在土風舞社正式學過,節奏輕快,動作不外乎採採茶、擦擦汗,「有何難?」的念頭閃過,我就成為「採茶女」了。熟料 余 夫人的大媳婦來個「舊瓶裝新酒」,這回面目全非的是舞步,偏我的健忘功力日臻上乘,腦筋呈真空狀態,老忘了「下一步」!只好下苦功,一次又一次,跟著大夥練。那 時黃美雲 老師也帶一組人在練另一首舞,有時我們人數不足,請 黃 老師充數,光看她拿斗笠的架式,我就覺得自己好「矬」,趕緊東施效顰,不過她充沛的體力是我望塵莫及,很難把她跟一甲子歲月的人聯想在一起。原來我以為舞台上的那些過氣的歌星舞星,全是僑界的歌舞愛好者。之後,由於海 燕 女士的引介,我又見識不少熱力四射的業餘表演者,媽媽級、祖母級的都有。

海 燕 女士帶頭的媽媽團,每週有固定的歌舞練習,那陣子正好為海華文藝季表演在準備節目,她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。我想台步走過、茶葉採過,再來點新鮮舞也不錯,就欣然同意。甫踏入「演藝圈」,海 燕 女士讓我加入一首團體狄斯可及一首新疆舞(幫 黃惠錦 女士伴舞),一快一慢,截然不同的舞步,對我的記性是一大考驗。還好那些媽媽舞伴們和氣又熱心,我很快就融入,共度一段香汗淋漓的歡暢時光。

表演當天,後台往往比前台還熱鬧。近晚時分,化妝師和髮型師就定位,表演者陸續來做最後的排練。有的表演者實在太多才多藝了,參與若干項節目,只見她們忙著上台下台,服裝、髮型變變變,看得我眼花撩亂。連我這小角色都在時空裡穿梭,先戴兩條長長的辮子,穿著新疆服漫步在草原的月色中;接著變換超炫的狄斯可裝,隨大夥青春熱舞。最後,由女變男,穿著宋代官服走台步。

「海華之夜」結束,我以為要和舞台告別了,沒想到曉薇女士網羅到幾個人,她儼然團主,教我們練舞,有機會也把我們推向舞台(我笑稱她是「包工程」的工頭)。我們這組人的特色是年輕化,竟然包括未婚的小姐。只可惜大家忙孩子、忙事業、學業,練舞的時間有限,演出的水平不一。多次演出後,難免舞曲重複,有時還有「吐槽」的狀況,像第一次表演獨光舞,在悠遠的樂聲中,每人手捧燭光,曼妙起舞,我卻把旁邊舞者的燭光掃落地面,害她狼狽拾起,以「獨光舞」舞完全曲。有時眾人皆錯我獨對,有時眾人皆對我獨錯(錄影帶、照片都忠實記錄),有時樂師控制不良,舞曲自半路殺出…

多次演出以後,我們自已也可以塗抹出「面目全非」的舞台妝,而一個晚上多支舞曲的安排,我們索性用旅行箱裝道具,換裝速度也變快。上一刻像是從「白雪公主」的故事走出來的小矮人,下一刻口咬玫瑰,身穿大花裙,跳起熱情奔放的西班牙式舞曲;再下一刻套上桶裙,跳著動作輕柔、優雅的傣族舞曲。俗云:人生就是一個大舞台。那我們就是在大舞台上的小舞台,演繹各種面目,自娛娛人。下次,當你在餐會上大啖美食時,別忘了把眼光調上舞台,雖然我們「有點年紀」,但我們的血汗可是貨真價實,偶爾,放下筷子,鼓勵鼓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