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香、酒香、人間味

2011012015:30

 

 

【小序】久矣!不聞酒味。算是修行的一個自我期許,連我自己都不太相信呢!這篇文章寫于十年前左右,還是詩酒自娛的時期,所以文中還是酒氣十足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詩香、酒香、人間味

 

我學佛,我吃素,滿桌山珍海味,我獨享菜根香,一副老僧入定狀。但一聞酒香,就凡心大動。朋友問:「酒是素的嗎?」我歪解:「酒是穀類或水果釀成,當然是素的!」

溯我飲酒的源頭,該來自生命胚胎初成時,因我老爸嗜酒。小時候,拜拜過後的米酒,我會一咕嚕把它喝掉,然後大睡一頓,家人未曾阻止。在我們家,賭博是大忌,喝酒卻是天經地義。老爸的酒量好,酒品更好,印象中他沒有醉過,也未曾借酒發瘋,或把家用拿去喝酒。清醒時喜歡罵人的他,喝酒後會脫去那嚴肅的外表,還會唱首歌或跟我們開開玩笑。酒在我的初始概念中,是有情有味的。我沒遺傳到老爸的好酒量,但酒品是百分百Copy。想聽我唱歌,先來點酒吧!(不保證歌聲佳!)

接觸詩辭歌賦後,發現詩中酒氣醺人,不飲自醉。原來詩人多愛酒,酒的作用大矣哉!遣懷送別或宴飲助興,有酒則情深味濃,餘韻無窮。翻開別冊,與酒有關的詩句,俯拾皆是!可巧,今日無酒,就讓我打開詩冊,向古人尋酒去。

 


 

且讓我從魏武帝曹操開始。這位聰明蓋世的亂世梟雄,為遂自己稱霸的野心,害人無數,在歷史定位上,貶多於褒;但在文學史上,由他們父子及建安七子的作品,所形成的「建安風骨」,卻頗有其不朽的地位。曹操<短歌行>一開始即吟道:「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?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慨當以慷,幽思難忘。何以解憂,唯有杜康。」曹操一生專擅權謀,他愛才卻也妒才,身邊謀士有不少人被他殺掉。也許他是極度沒有安全感,隨時怕被「取而代之」,對於有威脅性的人物,使盡謀略去消除。英雄寂寞啊,尤其在面對短暫的人生,無常的世事,他內心深處更多的是惶恐不安。這些是他的權謀算計不到的,難免幽思不已,唯有把握當下,對酒歌詠了。

曹操汲汲於黃袍加身,及天下大權於一身;東晉詩人陶淵明卻淡泊名利,不為五斗米折腰。陶淵明可算是詩酒知己,詩,信手拈來,渾然天成;酒,信口喝來,非常率性。在<歸去來辭>中,他自述回家看到熟悉的屋宇,以「載欣載奔」的雀躍情狀投入家園的懷抱,在童僕、稚子的簇擁下進入屋子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「有酒盈樽」,迫不及待「引壺觴以自酌」,一杯在手以後,才優閒地望向庭院的樹,慶幸將蕪的田園裡,松菊猶存,足以讓他飲酒賦詩。有時外面風雨大作,平地一片汪洋,他還咏著「有酒有酒,閑飲東窗」。和鄰里故舊詼諧,有數斗酒助興,他就能「閑飲自然歡」,他樂於田園生活,因此吟道「春秋多佳月,登高賦新詩。過門更相呼,有酒斟酌之」。在那裡,人與人之間不造作、不設防,相濡以詩酒,安貧且樂道。這位有酒必暢飲的詩人,有一天,不知哪根筋不對了,竟寫下一首<止酒>詩,但他也老實招供「平生不止酒,止酒情無喜。暮止不安寢,晨止不能起」想來戒酒應是他一時的「醉話」,因為有詩無酒非淵明,他那些飲酒詩,可不是憑空寫下的。  

 


 

若說陶淵明是詩酒知己,那李白就是「詩酒神仙」了。杜甫在<飲中八仙歌>中如此描摹:

 

李白一斗詩百篇,長安市上酒家眠;

天子呼來不上船,自稱臣是酒中仙。

 

這幾句詩,讓李白這號人物呼之欲出。李白的想像力超曠,落筆奇逸,他的酒詩寫得酣暢淋漓,以他慣用的誇示手法,讓讀者恍如乘著酒興的羽翼,隨他遨遊於詩酒仙境。最具代表性的是那首<將進酒>,他感嘆時光易逝,生命苦短,所以他說「人生得意須盡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」,「烹羊宰牛且為樂,會須一飲三百杯」(好大的口氣)!他奉勸朋友「鍾鼓饌玉不足貴,但願長醉不願醒」若沒錢買酒,他也不惜「五花馬,千金裘,呼兒將出換美酒,與爾同銷萬古愁」。

李白生於盛唐時期,原也想要有一番作為,但那時唐朝處於由極盛轉衰的關鍵期,唐玄宗正優寵楊貴妃,對政事荒怠,讓他有志難伸。安史之亂後,他投效永王李璘,李璘爭王位失敗,李白也被流放夜郎。半途雖遇赦免,但他一生漂泊大江南北,看盡人事滄桑,內心是孤寂而悲憤,吟下「自古聖賢皆寂寞,惟有飲者留其名」的詩句。他醉心酒鄉,是有其深沉的生命悲情,正如他的詩句所寫「抽刀斷水水更流,舉杯消愁愁更愁」自年少即使劍走天涯,想要一展抱負的李白,成為詩酒神仙,恐怕不是他的初衷吧!

李白的壯志,被殘酷的現實銷磨殆盡,在<把酒問月>中,他對浩緲長空,吟下:

 

青天有月來幾時?我今停杯一問之。

今人不見古時月,今月曾經照古人。

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。

惟願當歌對酒時,月光長照金樽裡。

 

最後,他用曹操<短歌行>的句子,說服自己把握當下,啜一杯滿滿的月色酒!這位「斗酒詩百篇」的酒中仙,連死亡都有浪漫的傳說,傳說他是為撈水中的月亮而死,果真如此,那他一定是在醉後醺然的狀態下,為他詩酒人生畫下一個美麗的句點。

李白與杜甫是詩史上的兩大巨星,一般學者把李白歸為浪漫派,把杜甫歸為寫實派。杜甫一生希聖希賢,憂國憂民,曾吟「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,風雨不動安如山」,寫出他救世濟民的廣大心懷。可惜他一生遭逢離亂,自己溫飽尚且不及,如何大庇天下寒士?因此,他這位寫實派詩人,也在酒國裡暫忘現實之痛,低吟「數莖白髮那拋得?百罰深杯亦不辭,此身飲罷無歸處,獨立蒼茫自詠詩。」無邊的落寞盡付杯中。

 


 

在<醉時歌>一詩裡,杜甫更借他人酒杯,澆自己心中塊壘,慨然寫下「得錢即相覓,沽酒不復疑。忘形到爾汝,痛飲真吾師。清夜沉沉動春酌,燈前細雨簷花落。……儒術於我何有哉?孔丘盜跖俱塵埃。不須聞此意慘愴,生前相遇且銜杯。」他悲痛自己空有滿懷治國平天下的儒術,卻毫無用武之地,不「痛飲」又能奈何?

杜甫的詩多愁苦,喝的酒也是苦酒多,所幸在聽到故鄉收復的消息時,高興得涕淚縱橫,「白日放歌須縱酒,青春作伴好還鄉」咏出他欣喜若狂的心境,喝的酒自也是香醇無比了,未經離亂,不知故鄉的美,一路由異鄉醉回故鄉,該是另一種「痛飲」(痛快地飲)吧。

詩中尋酒處處香,寸管難盡。最後談談王維的<渭城曲>,詩云「渭城朝雨浥輕塵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。」陽關是古代出西域的重要關口之一,一出陽關,地理與人文的環境都不同,好像到了另一個世界,何日再見不可預期,益顯別情之濃郁。王維在此送別元二出使西安,他深知老友此去,是一條漫漫的砂磧路,一路上也沒有其他朋友可招呼,因此一再勸酒。這首詩成為送別絕唱,景寫得美,情寫得濃,傳唱成「陽關三疊」,把朋友之間的依依離情,唱得蒼涼而迭宕,餘韻裊裊。

詩中有品不完的酒香,在此只請大家淺酌。日前與數位長輩共餐,席間杯觥交錯,飲酒的氣氛甚佳。有位長輩提及善飲者有三原則,即「舉杯輕、眉頭平、入喉深」,這似乎已涉「酒姿」範圍,素來大家只談酒量、酒膽、酒品,還少談及酒姿。酒中豪傑們趕緊握個酒杯,對鏡瞧瞧自己的酒姿吧!